【導演說...】製作獨立紀錄片搵唔到食又如何?
- Service Employment
- 2024年10月11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網上授課雖有諸多不便之處,但卻能輕易連繫身處不同地方的人。一節談論中國文化政策的課堂,居於德國柏林的講師,邀請處於湖北省一個村落的獨立紀錄片導演──章夢奇作課堂嘉賓,為不同背景的學生分享個人經歷;螢幕上佈滿一張張來自世界各地的笑臉,彷彿拼出一幅世界地圖,無意中同場加映一節「瞬間看地球」。
章夢奇導演於大學時期主修舞蹈,2008年畢業兩年後開始製作「自畫像」系列紀錄片,作品入選多個國際電影節,更於 DMZ 韓國國際紀錄片電影節獲獎,其後堅持返回自己家鄉進行紀錄片製作,現為「草場地工作站」駐站作者,「民間記憶計劃」成員。在這節「瞬間看地球」中,感受到世界之大;在章夢奇導演的分享中,更看到一個「新世界」。
📷 章夢奇導演(圖片來源:互聯網)
金錢真的這麼重要嗎?
載滿同學們好奇心的聊天室裏,問題十不離九都與章導演的經濟狀況有關:「獨立導演製作紀錄片的收入來源是甚麼?」、「收入足以維生嗎?」......面對排山倒海對她錢包的「關懷」,章導演沒有正面回應,她眉頭輕輕一皺,頭微微向左傾,淡淡道出心中的疑問──活在城市的學生理應不缺乏物質資源,為何資源愈豐富卻愈擔心物質資源不足的問題?章導演指維持生活所需的東西其實不多,尤其在農村生活了大半年,她發現必須花費的地方確是少之又少。
雖然文化背景不同,生活成本不一,章導演的回應未必能完全套用於每個人身上,但卻能引領每一個人重新反思個人對物質財富的追求,犧牲原來的理想,不顧一切追求物質財富、高薪厚職,究竟是「需要」還是「想要」呢?
人生是一場實驗
被問到一開始決定製作紀錄片,有否擔心過失敗或曾預視成功時,章導演坦言自己當時並沒有甚麼顧慮,於電影節中獲獎亦是意料之外,因她認為人生就是一場實驗,也許會獲得成功,但同時也一定會經歴失敗,所有人都是在「成功」與「失敗」之間穿梭,又何需過於在意成敗得失呢?
不要想太多,動起來!
也許是被疫情堵住了前路的光,同學的提問和回應都顯得異常的悲觀。談到「追夢」,同學異口同聲舉出「現實」的憂慮──違背父母的期望、收入難以維持生計等,並指寧願放棄理想,也不希望與「現實」背道而馳、當別人眼中的「異類」。讀着聊天室裏絕望的留言,章導演面上掛着帶鼓勵性的微笑,以堅定的語氣說:「年青人,不要想太多,動起來吧!」與其原地踏步為不必然發生的事擔憂,倒不如踏出第一步,踢開悲觀的假設所帶來的障礙物,或許會發現其實「現實」也並非想像中的不堪。
文︱小旻
一個希望自己的文字能令人過目不忘的過客。
文章轉載自I am…青年職學平台








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