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聯絡我們

​EMDS 網誌

【驀然回首】你還在「Find A Job?」──我的生涯規劃諮詢故事

ree

在讀大學的時候,也不記得是大二、大三還是大四,逐漸感受到畢業後就將要投入職場的殘酷現實,那種前路茫茫的焦慮感時常來襲。究竟進入社會該選擇一份怎樣的工作?工作會很辛苦嗎?感知自己即將上「社畜」之路,筆者遂尋找生涯發展諮詢師,開始了一場對話。


不知你是否和筆者一樣,以為生涯發展諮詢師/生涯規劃師都是行走的「職業字典」,只要「輸入」工作興趣、職銜,就能給出獨到的分析,判斷甚麼職業適合你。其實,生涯規劃師不能為你提供答案。


ree

進行生涯規劃諮詢的作用何在呢?在自身的諮詢經歷裏,我得到了三大體會:


1. 認識自我,尋找核心價值

生涯規劃師無法為替你做出決定,因為只有你自己清楚:你的性格特質是如何、你擁有怎樣的能力、你擁抱着怎樣的價值觀,所以你會接受怎樣的工作環境與挑戰、你願意為了追尋價值而付出怎樣的努力。


生涯規劃師會協助你尋找核心價值。筆者最重視的核心價值包括「生命的深度與厚度」、「自在舒坦的人際關係」、「持續的學習」等等。從觀察特質裏,我們能夠更好地觀照自己──原來我喜歡和人互動、享受與人建立聯繫,從人看見生命各種不同的姿態。如果所選的工作與個人價值觀相去甚遠,恐怕就如深陷無間地獄一樣。


ree

2. 尋找使命,而非工作

筆者曾經很執着地問,某某工作是否適合我。規劃師沒有正面回答,卻露出溫和的微笑,請我放下「工作職銜」的考慮,請我思考自己的「使命」:做好哪一件事會讓你覺得自己很了不起?


我回答:「我想傳遞溫柔而堅定的力量。」


當我說出自己的使命,才意識到原來我所擁有的選擇比我想像中更多,而不囿於最初對某份工作的執着。我可以當作家,寫出時代的悲喜,喚起共鳴,治癒人心;可以做和諧粉彩導師,在塗抹的創作過程裏帶來平靜與希望;可以當瑜珈導師,教人從呼吸中與自我對話;也可以當廚師,以美食溫暖人心,讓人在疲憊時得到力量。或者可以當收納師,從斷捨離中擺脫困擾。


當你找到自己的使命,就能擁有無盡的可能性。想用聲音影響別人,你可以是歌劇演員,可以是歌手,也可以是電台主播。所有的工作都是為了讓你能實現自己的使命。


不要被工作職銜定義你,而是將使命化成你的生活模式。


ree

3. 建立目標,逐步實踐

找到感興趣的工作以後,便是追尋的過程。我們都是為了實踐使命而付出努力。


專業資格、個人能力、累積相關的經驗,這些都是我們的目標。不必一步登天,但至少可以先確認在未來的三個月至半年的短期目標,持續摸索中期、長期目標。點點滴滴的累積加起來,就是我們實現使命的資本。


諮詢過後,我恍然大悟──生涯規劃師不會提供你想要的答案。因為人生沒有標準答案。你的核心價值與使命就是驅使你尋找答案的動力,所有的汗水加起來,會折射出人生的熠熠光輝。


ree

樹若有情

喜歡走路,喜歡貓咪,學習熱愛生命。




文章轉載自I am…青年職學平台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