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聯絡我們

​EMDS 網誌

【職場領悟】其實溝通又有咩好怕喎


溝通很重要,因為這是最有效率地了解他人,被他人理解,以及建立各種關係的方法。溝通從來不限於言語,文字、圖像、動作等等都能傳遞訊息;然而,言語在日常生活的溝通中,似乎佔據壓倒性的地位。因此,大家總有錯覺:會說話就會溝通。


能說,當然是言語溝通的最基本要求之一。但是,如果你曾經嘗試費盡唇舌卻不被理解;又或者,曾被溝通對象指責沒有聽清楚對方的說話,那麼,你應該會同意,會說話並不代表會溝通。



溝通失敗的例子比比皆是,後果卻可大可小。有時候,溝通失敗只換來一句無傷大雅的「九唔搭八」或「牛頭唔搭馬嘴」;但另一些時候,卻會造成嚴重誤會,甚至令關係決裂。我們不是已經見證了數不清的,由於溝通失敗所造成的關係破裂嗎?親子間、朋友間、情人間、社會不同角色間......


可惜的是,沒有人能夠發明一套確保溝通成功的方程式,避免失敗帶來的後果。即使如此,還是有那麼一些要點,能夠提升溝通的成功率及效率,讓大家做到真正的交流。



前面提過,說話是言語溝通的基本要求之一,另一個要求是聆聽。只說不聽,結果只是兩個人在自言自語,根本不可能交換任何訊息或意見,更莫說互相理解。另一方面,心理學研究顯示,人類為了生存,大腦會自動過濾一些被視為無關痛癢的聲音;同時,我們亦會有意識地選擇自認為「重要」的內容。結果,我們大部分時間只會聽見我們希望聽見的事,一切原地踏步。


要求一個人在聆聽時清空思維,全盤接受他人想法是不切實際的,況且,溝通本身就是不同意見間的碰撞。然而,我們必須暫時抑壓成見,贊同與否,仍必須接收對方嘗試傳達的每個想法,如此,我們才能做到溝通另一個要點──找到對話的共通點(Common Ground)。



也許你可以拋開成見,不抱期望地聆聽他人,但是,如果你無法成功傳達自己的意見,溝通仍是會失敗。我們總不能期望一位普通市民,能夠理解抽象的哲學概念,又或者預計一位長居極地的人,可以明白四季變化。因此,我們需要在聆聽的同時,嘗試理解對方的思維,尋找雙方共同的基礎,在此之上,以對方能夠理解及接受的方式,表達自己的意見。


溝通沒有必定成功的公式,即便你誠心聆聽,以對方的語言交流,還是有機會失敗。可以肯定的是,溝通需要雙方付出,任何一方拒絕或放棄,一切努力注定徒勞。


即便我們無法找到百分百成功的方法,我們仍可以不斷嘗試,尋找適合自己的溝通之道。因為,溝通永遠是理解的第一步。


︱添

不穿橙色衫的呀添,間中發癲但無煙可吐




文章轉載自I am…青年職學平台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