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聯絡我們

​EMDS 網誌

【致勝之道】模仿成功人士的生活習慣,就可獲得同樣的成功嗎?


無論從事哪一個行業,都必定希望自己能從所在的範疇中,獲取不同程度的「成功」。隨着資訊科技迅速發展,我們很容易就能接收到,社會公認的「成功人士」所分享的「致勝之道」,由人生格言到生活習慣,他們都毫不吝嗇地讓大家一覽無遺,以作參考。


為了「心想事成」,渴望「成功」的人們或常會在能力範圍內,盡量把「成功人士」的嗜好習慣「複製、貼上」於自己的生活中,如學習貝多芬喝只有六十粒咖啡豆的咖啡、跟隨 Bill Gates 使用印有橫條的黃色筆記簿,甚或最近廣受內地旅客推崇的做法:模仿李嘉誠在維港旁拍照等。



先不要嘲笑這些做法!回想一下,你在學生時期或許也試過仿效成績優異的師兄師姐,使用同一品牌的書包或文具吧!究竟與「成功人士」作「同款」舉動,是否真的可以獲取同樣的成功呢?


過於認真便輸了

仔細一想,咖啡豆數量、筆記款式、拍照姿勢,大多都只是個人隨心的喜好,與成為「成功人士」並不必然有直接關係。我們之所以會作出模仿,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大概是源於「迷信式學習」(Superstitious Learning)的心理過程;因不斷自行「腦補」,探索事物之間的關連,終致過份的推論,誤把「巧合」理解為達致「成功」的因果關係,而認定「成功人士」的喜好,與他們的成就息息相關,繼而進行模仿。


事實上,強者「成功」的原因,往往更多是源自個人努力、技能、處事態度等「軟實力」。還在模仿「成功人士」的嗜好習慣?不如多花時間了解自己的優、缺點,提升自己欠缺的軟、硬技能吧!



心靈慰藉

雖然仿效「成功人士」的生活習慣,未必能助你獲取相若程度的「成功」,但並不代表對個人發展完全無用。瑞典學者指出,模仿自己所仰慕的人的喜好習慣,是加強個人自信心的一個「小儀式」,或助人減輕壓力的一種心靈慰藉。就如一些乒乓球手,會在開球前,向手上的乒乓球輕輕吹氣,以求接下來能順利得分等。所以,如果模仿行為沒有帶來壞處,適當的模仿,還是會有一定的幫助!



命運始終握在自己手中!

其實,每天清晨五時起床的人不一定會「成功」,晚睡晚起的人也不一定注定失敗。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生活節奏,若然為了仿效別人,而強行改變自己的生活規律,可能只會拉遠自己與目標的距離,得不償失。與其盲目模仿他人,倒不如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生活習慣,腳踏實地向目標前進,畢竟命運始終是握在我們自己手中!



小旻

一個希望自己的文字能令人過目不忘的過客。




文章轉載自I am…青年職學平台

Commentaire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