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聯絡我們

​EMDS 網誌

【職學meme】時薪制?唔制?


提起時薪,大家會想到甚麼?是一餐飯都難買到的最低工資?是大家讀書時做過的兼職?還是…漢堡包店?大家對時薪工作並不陌生,但又是否知道時薪制與月薪制其實悲喜並不相通?時薪工作有甚麼好與壞?以下就來看看時薪的故事……


時薪不廉價

因為時薪經常伴隨着最低工資、兼職等用語,於是外界就產生了時薪=低薪的印象,甚至主觀認定年薪、月薪工作必定比時薪制更「好pay」。事實上時薪工作並不廉價,翻查求職網站,就可見到不少對學歷、技能有要求的時薪工作,人工普遍為80至100元每小時,是最低工資要求的將近一倍。


個別專業工作由於需求、需時等原因,同樣以時薪計算,不過薪金之高,隨時時薪抵得上其他人的日薪。這類工作因為對從業員的專業資格及技術要求極高,所以待遇亦甚為優厚,例如即時傳譯員、網球教練等,按不同能力表現,時薪可達四位數字。



愛恨二月

問大家一條很老土的IQ題:那一個月有28日?答案當然不是二月,而是全年12個月都有28日。二月是一年之中最特別的月份,日數特別少,而且四年一閏的閏年會出現二十九日。來到職場,二月對月薪制和時薪制的僱員,則有着截然不同的意義。


二月是月薪制打工仔的好日子,雖然日數是全年最少,但人工卻不會因而「縮水」,變相有賺。假如農曆新年適逢在二月,扣除新年假期和星期六、日的話,二月的上班日子可能只有17天。但時薪或日薪制的員工,卻因為二月日數較少,工作日數/時數相對其他月份減少,變相減薪。



快樂「風假」

九月一次十號風球一場黑雨,大家有沒有懷念「李氏力場」?香港人對於「李氏力場」可謂又愛又恨:既感激這個神秘力量「發功」保護,令香港免受颱風侵襲;但力場太過強大,令打工仔失去颱風帶來的額外假期,只能無奈感嘆「聽日準時返工」。對於辛勞的社畜來說,「風假」實在是太難能可貴,即使之後上班要處理積壓的工作,但能夠睡多幾小時,之後再痛苦也心甘情願。


然而時薪制僱員對突如其來的「風假」,其實並不會太過興高采烈。皆因日薪或時薪制,都是按出勤紀錄計算薪金,「風假」毋須上班,該日當然不會獲發工資,算是白白錯失了賺取一天收入的機會。


不過月薪制的打工仔也不要高興得太早,在疫情下很多公司都開展 Work from Home,員工在家中遙距辦工;於是有不少僱主延續了 WFH 這個安排,在颱風或極端情況員工不能上班時,繼續在家工作,想趁「風假」吃喝玩樂的美夢恐怕成為泡影。



OT有價

加班,對打工仔來說堪稱是職場頭號敵人,明明已經到了下班時間,但仍然處理看似無法完成的工作,甚至因為害怕準時離開會被腦細/上司或同事非議,而無奈地繼續留在辦公室「扮工」。有甚麼比起 OT 更慘的事?就是 OT 沒有任何補償,不會收到補假或加班費。


香港打工仔都習慣了無償加班,因為他們都明白只有在特定的條件下,僱主才會計算加班費/補假,更不會有「今天加班了兩小時,那你明天遲兩小時上班吧」的安排。


不過時薪制僱員就沒有這種煩惱,他們每天的上下班時間極為固定,準時下班不會有任何人白眼。而且人工按小時計算,加班等同延長工作時間,當然可以獲得相應的報酬,不會出現「幫幫手做多陣」等需要無償加班的情況。



月薪制與時薪制,其實各有其優點與缺點,不過打工仔要緊記,無論是年薪、月薪、周薪、日薪抑或時薪出糧,都受到勞工法例保障,記得要爭取自己的權益!


太宰治虫

不要絕望,就此告辭




文章轉載自I am…青年職學平台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