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職場領悟】返工慘過「取西經」!通勤時間比工作本身更可怕
- Service Employment
- 2024年10月26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
你知道嗎?香港大部分「打工仔」在上班前,都必先克服兩大挑戰:第一個,即使休息不足,仍必須從床上爬起來;第二個,「長征」般的上班之旅。更慘的是經過一天辛勞過後,要拖着疲倦的身軀再次踏上「征途」,每天輪迴。
總有一個長征戰士喺你左近
如果可以選擇,相信沒有人會喜歡跨區工作,每天經歷兩遍累人的車程。現實當然不盡如人意,根據2021年的人口普查,本港有超過200萬人需要在住所區域以外的地方上班,佔工作人口約57%。在200萬人之中,更有逾60萬的新市鎮居民必須遠征九龍甚至港島,才能到達工作地點。由此可見,漫長的通勤時間對不少上班族而言,確實是一大挑戰。

長途車慘過扣人工?
不少研究表示,一個人的通勤時間是短是長,跟其生活的快樂與幸福程度有極大關聯,更有外國的追蹤調查顯示,每天通勤時間假如增加20分鐘,對個人情緒的影響堪比遭減薪兩成。
普遍而言,通勤時間少於半小時的人,在快樂指數上比多於一小時的人高0.4至0.55分不等。據統計,港人的平均通勤時間約47分鐘,雖低於一小時,卻又遠高於達到快樂的半小時,更遑論一眾「大西北之友」,每一天彷彿都經歷一趟「環港之旅」。

善用通勤的時間
如果每程的通勤時間是47分鐘,那麼每天便需要約1.5小時,以一週五天工作計算,一星期下來單是在交通工具上的時間便接近8小時,相當於一天的工時。「路不轉人轉」,為拯救注定失去的時間,有人選擇將娛樂搬到車上,亦有人用手機或手提電腦提早開始工作,或在下班的路上繼續工作。
然而,無論是在車上娛樂抑或工作,亦可能會因為欠佳的精神狀態被逼打消念頭,結果,大家最終的選擇只剩下雙目放空,或者直接閉目入神;即使站着,亦會「瞓得一秒得一秒」。

根本解決跨區工作的可能性
如果不想經歷過長的通勤時間,我們當然可以選擇於住所當區就業,又可以為工作遷居,從而大大降低通勤的時間。然而,不論何者,都是犧牲打工仔自我利益為前題,當區就業實則限制工作的選擇,為工作而搬屋更直接增加生活的成本,而且都無法解決普遍的情況。

幾年的疫情雖然讓不少人的工作受到影響,卻同時讓大家看到一種嶄新工作模式的可能性──在家工作。完全在家工作也許難以實行,不過,顧主只要容許每週數天,由員工自由選擇及配合工作地點,便已足夠大大減低員工的通勤時間,增加他們的私人空間之餘,亦能提升士氣及工作質素,何樂而不為?
文︱添
不穿橙色衫的呀添,間中發癲但無煙可吐
文章轉載自I am…青年職學平台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