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青春,既浪漫,亦殘酷;但當你來到職場,感受到的似乎只有殘酷二字,讓一眾打工仔格外淒楚。「唔想咁樣,可以點樣?」I am...編輯部為你帶來別出心裁的「不殘酷物語」,期望打工仔苦中能嘗到一點甜。

雖然自言自語的人經常被人當做「怪人」,但根據研究顯示,邊自言自語邊工作的人「犯的錯誤減少78%」。自言自語能夠讓你提升注意力,改善認知功能,真的是很強大的一種能力。

遇到邊工作邊自言自語的人,我們難免都會有負面觀感:「呢個人係咪傻㗎?」、「佢壓力一定好大啦」、「佢做嘢掂唔掂㗎」...就算不敬而遠之,也都會提高警覺,強行將對方塑造成「怪人」一樣。
其實我們不應該將工作時自言自語的人統統標籤成怪人,畢竟自言自語有很多原因。例如有些人很喜歡說話,但工作環境又不容許和同事傾談,唯有自言自語宣洩;有些人則是極長期面對孤獨一人的情景,無奈之下只好自說自話,甚至創造一些不存在的談話對象。

📷 悶極無聊時,你也可以和釘書機、飲水機甚至尿兜說話
「自言自語能夠減少犯錯」這項理論,其實早在職場應用多時。日本有一套名為「指差確認」(又名為「指差呼稱」)的職業安全動作方法,利用眼、耳、口、手指等器官的一系列連續動作,串連視覺、聽覺、身體動作及大腦意識,以此確認工作流程準確無誤。
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鐵路的駕駛員,在工作期間會定期「指差確認」,確保行車時未有超速,與及列車到站及離開時車門開關等運作正常,以保障乘客的安全。

對於自言自語,筆者另有一套看法,無關職業安全、大眾安全等等重要議題,純粹由打工仔角度出發(這才是【職場不殘酷物語】的宗旨!)。
自言自語的首要目的,當然是為了使自己保持清醒。試想像你不斷重複做着枯燥乏味的工作,再加上午餐吃得太飽飯氣攻心,如何令眼皮像光環一樣不掉下來,就成為打工仔的一大難題。
與其用咖啡、X牛等勉強提神,最佳的方法還是自言自語。畢竟你沒有辦法一邊睡覺一邊說話,作用就好像冰天雪地快要凍死時,你的朋友會一直和你說話叫你不要睡一樣,不過情景變成自己救自己而已。

📷 返工悶到結冰好正常
文︱太宰治虫
不要絕望,就此告辭
文章轉載自I am…青年職學平台
Comentario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