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聯絡我們

​EMDS 網誌

【報稅必睇】4大免稅扣稅額幫你慳稅


每年來到五月,又是「綠色炸彈」轟炸全港打工仔的季節──即是令人「肉赤」的報稅時候。如果你的報稅經驗尚淺,最重要是搞清楚免稅額和扣稅的計算,那麼便可以合法地「藏富於民」。


供養親人免稅額

除了每人必有的個人免稅額之外,最常使用的便是供養父母或(外)祖父母和供養兄弟姊妹的免稅額。首先要留意的細節是,受養的父母或(外)祖父母和兄弟姊妹均有年齡限制。前者須為55歲或以上,或者有資格申領傷殘津貼;後者須為18歲以下,或者未滿25歲並在大學及學校等教育機構接受全日制教育,又或者年滿18歲但因身體或精神問題無法工作。


📷 五月是報稅的月份(圖片來源:互聯網)


另一樣必須留意的是,受養人只能由一名供養人申索免稅額。意思即是,假如你的哥哥已申報供養你的父親,那麼你便不能再申報供養父親以換取免稅額。而供養兄弟姊妹方面更加要留意,假如你的父母申報了供養子女(即是你的兄弟姊妹)的免稅額,你也不可以再申報供養同一名兄弟姊妹。所以應該事先與家人商量這兩項免稅額該如何分配,以盡量減少應繳稅款。


強積金扣稅

作為打工仔,當然也少不了 MPF(強制性公積金)供款的扣稅。個人強制供款的扣稅上限是$18,000,也是現時強制供款的最高扣稅額,即是你上一財年所有MPF強制供款都可計入扣稅。但如果你是剛畢業或轉了新工就要留意,不要貪方便,只用入息5%來計算,因為僱員新入職首30天,及緊接首個不完整糧期毋須供強積金,如果用入息5%計算就會報多了!



個人進修開支

這裏的進修只限於與取得或維持工作資格有關的課程及考試,而且需要由指定的機構開辦。普遍的例子有會計師的考試、行政人員修讀的管理課程、技術人員的職業訓練課程等等。現時每年最高扣稅額為10萬元,不過如果你獲僱主、政府或其他人士資助學費,那麼記得只能申報扣除自費的餘額。


支出及開支



扣稅項目之中有一項叫「支出及開支」,難道政府那麼善心,連吃喝玩樂的消費也可以扣稅?當然不是!這裏的支出及開支是指你為了賺取酬勞而必須付出的開支,再強調一次,是「必須」的開支。


舉個比較常見的例子,假如你工作時需要穿制服,更換費用可以扣除。又例如你的職業必須加入所屬的專業學會,才能維持專業資格,那麼學會的會費也可視為可扣稅的開支。


2020/2021年度與上年度一樣,都是100%退稅,不過上限就由$20,000減至$10,000,意思是假如你只有基本的個人免稅額及 MPF 個人強制供款扣減的話,平均月入少於$25,364都可獲得全額退稅。只不過雖然會退稅,但也要繳付下年度的暫繳稅,所以還是先預留充足流動資金比較好。


牛頭角青年

香港終於都出現;請你留低一起作見證





文章轉載自I am…青年職學平台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