職場新人易被情緒主導?偏見、自我中心成溝通毒藥
- Service Employment
- 2024年10月27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
雖然不少打工仔認為,職場是個 make money 而非 make friends 之地,但當每日與同事共處的時間,分分鐘多過家人及男女朋友,若然人際關係搞不好,甚至和同事格格不入,不單止上班的感覺不會良好,在識人好過識字的現實世界,對工作前途亦有一定影響。如不想成為受同事排擠的職場毒男毒女,一些溝通技巧與心理素質,不僅要識,並且要精!
想職場得意,8成以上靠融洽人際關係
美國著名人際關係學大師 Dale Carnegie 曾提及過:「事業有成,只有15%是基於專業技術,另外85%要靠人際關係和處世技巧。」因此,就算在辦公時間以外,你和同事不會互相往來,職場人際關係還是要去經營。尤其是剛踏足職場不久的新鮮人,辦公室那套溝通學問,與校園相比,微妙又複雜得多。所以愈早融會貫通,在職場才有更優厚的生存條件。
新人想與同事合作愉快,不會天天上班只得電腦為伴,連午飯也是隻影形單,職涯發展諮詢師 Katie 提示,有3大溝通地雷,必須馬上遠離!
溝通地雷1:讓情緒KO理性
Katie 發現,有主見、敢於為自己發聲,是Z世代的一大特質,所以在工作上遇到一些被他們視為挑剔的負回饋(negative feedback)時,就會將內在感受,從臉上表露無遺。加上在成長過程,新一代習慣於各大社交平台受到「like」的包圍,如一下子要在工作間面對負評,便很容易會觸動到主宰情緒的神經管道,不單止馬上黑面,並會以自己的視角,一口咬定人家「對人不對事」、扼殺創意、不接受新人的新思維......有人甚至會即場用眼淚來表達自己有多委屈。

Katie 分析,如換個角度看,這種態度對於與他們共事的人來說,其實是感情勒索,這樣只會令新人的「個人品牌」形象,被定為「自我中心過強」、「情緒化」、「難以合作」,事情並會以比5G還要快的極速,傳遍公司。
年青人對生活和工作,有自己的一套要求及態度,無可厚非。但人在職場,需要與團隊相處時,若然一言一行經常輕易被情感控制,凌駕於理智之上,就會令職場人際關係變得崩壞,並且會影響到團隊運作。這樣既不利己,亦不利人。
溝通地雷2:帶著質疑去上班
職場新人較易觸碰的另一類地雷,是對同事有預設立場,尤其是與自己年資年齡有一段距離的「老海鮮」,仍未正式交手,已認定對方是非我族類的 out-group,覺得無論如何也難以跟他們有共鳴,在工作上產生火花。
基於這種充滿偏見的前設,新人對於前輩提出的觀點,往往都會存疑,仍未聆聽清楚人家的話,心裡已不斷提出質疑。
職涯諮詢師認為,這種心態只會令人固步自封,將集思廣益的大門重重關上。「不去廣納不同人士意見及經驗的職場新人,就好比人工智能技術沒有海量大數據作為後盾一樣,根本難以成形。」專家認為,總是愛質疑同事觀點的人,並不代表他們的觀察和辦事能力比人強。反而,這種偏見只會令他們與同事之間在溝通上,築起一道又高又大的圍牆,而不是橋樑。

溝通地雷3:濫用「新人」身份
有些新人會想當然:我既是初來乍到的新手,自然需要同事幫忙,就算工作上出錯,也是理所當然之事。
於是,事無大小,都期望別人先看顧好自己,卻從不去考慮。其實公司每名員工也有很多事務在手,急於需要處理;當同事未能第一時間從旁指導時,就覺得人家沒有提攜新人和後輩的心,不肯通力合作。當工作上出現錯漏時,更會以「新人欠缺明確指引」為由,將責任全歸咎於其他同事身上,自己就逃之夭夭。

這種眼裏只有 Me 的人,職涯諮詢師相信,不會有同事樂意跟他們打交道。
專家提示,當你苦著臉去投訴,受到職場人際關係問題困擾時,不如先檢討一下,自己有沒有份造就問題出現。因為除非公司同事都有人格障礙,或者你的工作表現非常超班,令忌才的人擔心地位受到威脅。否則,在職場被排擠這回事,是不會無緣無故地發生。
(文章由jobsDB提供,原文請按此:職場新人易被情緒主導?偏見、自我中心成溝通毒藥 專家:「仕途成功,85%歸因人際關係」)
文章轉載自I am…青年職學平台
Comment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