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聯絡我們

​EMDS 網誌

【I am...型格人】你是「內向I」還是「外向E」?「I型人」如何適應「外向型社會」?


近年最熱門的性格測試,MBTI (Myers–Briggs Type Indicator,邁爾斯-布里格斯性格分類法)肯定佔有一席位,相信大家都曾經在網絡看到那些四個英文字配一張卡通角色的圖片,四種性格取向組成16組人格類別。通過詢問彼此的 MBTI 結果,我們就可在朋輩間互相了解各自的性格特質。


在 MBTI 的四大性格指標中,又以第一項──外向型(Extraversion)/內向型(Introversion)最容易顯露出來。社會普遍推崇外向的性格特質,熱情且具有親和力的人,大多在職場或學校中較受歡迎;相對於專注內在世界、喜歡獨處的「I型人」,「E型人」似乎比較吃香,到底 I型人要如何適應這個「外向型社會」?



「練習外向」迎合社會期望

身為「內向I」,筆者經常被指不擅交際。相比 E型人能輕易融入群體,I型人會相對吃力,在建立人脈上往往要花費更多時間。當然這只是籠統印象,但面對這種情況,內向的人或都想過──是不是變得外向才能在社交場合上得心應手?


筆者亦曾有過這樣的想法,於是便開始「練習外向」。跟其他技能一樣,我相信社交能力也可以透過訓練加強;但在勉強自己參加完諸多聚會後,卻有種身體被掏空的感覺。我開始思考,這種「偽外向」是否真的需要?



所有改變都應源於自己

改變從來都不易,唯有「為了自己」的改變才能持久。就以談戀愛為例,許多戀人在戀愛時都說要為對方改變,於是原本不喜歡運動的女生和男友一起運動,有抽煙習慣的男生因為女友而戒煙。這些改變或許可以撐過一段時間,但這種為了別人而改變的努力,很快就會令當時人疲憊不堪;他們改變的動機只是基於「他人的期望」,而不是「自己想要的模樣」。



內向和外向從來沒有好壞之分,本文並不是教導大家如何從內向變成外向,而是希望大家擁抱真實的自己,不必勉強改變,檢視並好好發揮優勢。只有你真正想改變現狀,事情才會慢慢以適當的步伐前進。不過在改變之前,內向者或會想先克服社交上的恐懼,例如在職場或學校上遇到不得不出席的大型場合,內向者總覺得無所適從。筆者建議大家可以試着加入只有一兩個人的小群體當中,傾聽和偶爾回話,不必刻意裝出「社交達人」的樣子,因為內心是否「自在」才是最重要的。


只要抱持「不勉強」、「做好自己」的信念,相信每個內向者都能在這個「外向型社會」中,找到屬於自己的小天地。



寒一

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,成功也非單憑一天的努力。




文章轉載自I am…青年職學平台
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