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「求職者與公司常因誤會而一起,因了解而分開,像極了愛情。」
其實面試不只是一場考試,更是僱傭雙方互相了解的機會。在彼此還在剛見面、認識的環節上,可能你會緊張,於是在各大平台一一細閱這場面試該如何應對,「你有什麼缺點? 你該這樣回答。」、「自我介紹不應XXX......」等,把關鍵字在網絡搜尋一下,彈指之間便出現了數十條得體又圓滑的回應,背誦過後彷彿可以迎戰各大公司的面試似的,把自己以華麗的裝飾掩蓋,對方亦可以被你這些包裝吸引,便選上你。但相處後僱主可能漸漸發現糖衣下的你,你也可能發現這工作未如想像中美好,於是雙方心裏都打算找下一位代替。這是因為你「裹上糖衣」時,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。

面試中的回應切勿與真實答案過份偏離
我們在看「應試技巧」時,很容易就會偏向作出迎合對方的答案,例如被問到你是否願意加班時,較傾向 HR 的答法大多也表示願意,或是有保留的指出視乎公司需要等。其實當你發現你的回應或會令 HR 感到不滿,或你試圖去作出迎合對方的答法,這樣正正代表了這份工作不適合你。
當正式上班時,你才察覺到幾乎每天工作都要 OT 至晚上7或8時,而公司內的員工均視超時工作1至2小時為恆常;如果你實際上不太願意無間地超時工作,公司文化與自身價值觀明顯背離,這種工作文化只會把你迫退,最後亦只能面對轉工的命運。倘若一開始便告訴對方自己認為「work-life banlance」較重要時,一方面避免自己浪費了三個月試用期的時間,另一方面亦可以告訴該公司,這種文化已經過時。當這類型的公司面對人才不斷流失,又聘請不到新人替補時,市場就會告訴他們是時間需要調整心態了。

其實,在職場中不斷迎合、掙扎、離開的人比比皆是,面試中回應問題或發問問題,最重要的一點是唯心。曾經有一間杜拜公司聘請員工,他們要求面試的人作一個測試,這個測試沒有對或錯,只是問一些個人性格、喜好、心態相關的問題,看你的答案來判斷你是怎樣的人,是否適合在這公司工作等,正正是避免請了對答技巧高超,但最後卻不適合在公司生存的人,以致浪費資源、時間。
回歸本源,面試時切勿刻意背誦「應試技巧」,在過程中謹記自己的意願才是重要,或是在參閱坊間的答題技巧時,不妨多想一步自身的處境,再用其答題技巧包裝一下自己的意願,記得應試技巧只是「化妝」,把自己的實力再加以美化,不要變了「喬裝」,把是說成非。

文|奴仔
文章轉載自I am…青年職學平台
Comment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