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聯絡我們

​EMDS 網誌

【身心靈】如何找回生活的動力


不知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感覺:明明睡眠充足,卻又時常感到身心俱疲?


如果是的話,那你可能現在或將會走近「無動力」的黑洞之中。身為一名初入職場的小薯,筆者頭一個月或會因為好奇心,而從工作中找到一些新鮮感,每天都活力滿滿的踏入辦公室,又感到十分充實的回家。不過當這樣的日子過了三個月後,我開始失去最初那股「衝勁」。從來不賴床的我,現在每天早上都要糾結十幾分鐘才無可奈何地起床,自覺十分奇怪;明明自己比起以前更早睡覺了,卻變得格外貪睡。



我請教已經踏入職場數年的朋友,試圖在他們身上找到答案。想不到換來的是一句:「正常的,職業倦怠而已。慢慢就會習慣的。」這樣的答覆非但沒有幫我解惑,還替我增加更多疑問。


既然從別人那裏找不到答案,我便開始從過往的經驗中尋覓些蛛絲馬跡。憶起自己無奈被迫要修讀不喜歡的必修課,或是在 mid term 與 sem尾的時候,也常出現類似的心理狀態。接二連三的個人論文與小組報告,睡前與睡醒都是在趕deadline,日復一日的生活節奏中,自己彷彿也不過是隨着時間巨輪轉動的一顆小零件而已。



有鑑於此,我想起當時的解決方法就是「短暫逃避」。把自己暫時抽離出那個習以為常、日復一日的狀態,為自己安排一些感興趣的活動或挑戰。我馬上一鼓作氣跑去報名以往總掛嘴邊的書法班、小說班、作家講座、戲劇觀賞等活動,妥善地安排好每個假期。持續了幾個星期後,我便發現自己的乏力感愈見減少,甚至有了一種「期待」的感覺,期待新一天的到來,期待自己在工作以外的意外收穫。


不起波瀾的生活節奏能夠給人帶來平穩感,卻也不期然使人感到漫無目的乏力。恒常的生活節奏也會沖淡自己對生活的好奇心與洞察力,取而代之的是苟且了事、無故浮躁。不管是初入職場的我,或是身處校園的你,我們都在經歷一個漫長且枯燥的過程:尋找目標、規劃目標與進行目標,期間需要不斷嘗試和累積經驗,或會因此感到乏力。



這時,「興趣」就是讓我們走出陰霾的嚮導之一,它會適時地安撫、脫離我們焦慮的心態,幫助我們重整狀態,回到正軌。謹記:「短暫逃避雖可恥但有用。」


林燕

不居森林、不懂高飛的燕子,但能讀懂生活想對我們說的話。




文章轉載自I am…青年職學平台

Kommentare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