單車愛好者當上單車店主,既是興趣,人工又有3萬幾,是「真 comfort zone 」了吧? Viola(阿飯)卻沒停步,頭也不回地跳出去,改當攀樹師,放下10年的單車資歷重頭來過。看似任性?「在樹這行業我希望投入至少10年。」原來她早就想得很清楚,清楚得途上遇到的困難都不是困難、生活幾乎只剩下樹也仍很自在,想法透徹得像風穿過樹枝,「心態很重要。」
「向不向前行是看你肯不肯放下」
也因心態,她才沒錯過攀樹──攀樹其實涉及兩個前度,一個帶她攀樹,一個經她鼓勵入了行,卻在行內出軌。而她卻沒就此蒙上陰影,「你不放下就沒得向前行,行不行是看你決定而已。」她選擇將重點放回自身:「攀樹其實是我想做的。」第一次上樹時被樹包圍的感覺,她仍很記得。加上當時單車店工作也走到瓶頸,「要轉行都想過一輪,但人生要試新的事,而且就算要回頭都可以。」
但那不代表她就會輕易回頭,反而,她決定投放另一個10年,「我覺得那才能摸清一個行業的運作,將一件事做到很熟練。」即使面對體能要求、記錯可能會死的繩結,她都走下去,成功考了攀樹牌和鏈鋸牌,再經朋友轉介入行,由「地雞」做起,將大木切細、搬運、留意行人,再到攀樹,幸好那時她的樹隊專做政府轄下的樹木日常維護,不用追量,技術和體能都能慢慢鍛煉。
遇罵聲、受痛楚:看你當是成長還是收檔
邊做邊學之餘,她也去上堂進修,「修樹的技術層面可以很深,可能鏈鋸刀法一本書,如何令棵樹不會因你的切割而受傷又一本書。」──近年大眾對斬樹很敏感,攀樹師如她原來更着緊。有時也會遇到人質問是否斬樹,甚至有姨姨不滿修去遮蔭的枝條而大罵,「都會和她解釋,我們修是因為它遮了街燈,夜晚不夠光也危險。」她說:「都是溝通而已。」對外解決了紛爭,對內其實這行常要夾不同性格的人,總有矛盾,但她說都是多溝通就可以。
外人看來最艱辛的體力問題,她也是揮揮手說:「也曾辛苦到第二日全身痛,只不過是你當它成長還是收檔而已,都是心態問題。」而且想清楚為了什麼就可以,因此即使這行新手只有600至700元日薪,研究裝備和讀書也花了一筆又一筆,她也沒所謂,「入行前已知道,當你不是純看人工,覺得有東西學,就會活得輕鬆開心些。」
適合人類的工作:不用帶到翌日、曬到太陽
她笑言現在不知為何有得上班就開心,「好像每一日都有些任務去完成,看到個成果——棵樹變好了。而且真的有完結的一刻,其他工總有些不到你控制的、人為的事令件事做不到。」比起從前回家還要想幾時入貨好、賣不賣得出,修樹好像令她變得活在當下了:「只需專注在眼前的工作,工作不用帶到第二日,幾適合人類。」
以往習慣晚睡的她,也喜歡上朝早開工,「跟回正常的節奏,還曬到太陽,像回到古代人那樣,氣息也好了。」那種與自然貼近的程度,是當問起樹的啟發,竟發現難以說清:「好像已融了入去。」以前都會對別人的行為不解,但現在已看開,「可能是修樹有些像修練心態,沒得急,急反而做得不好;或者說一棵樹從不同角度去看也會不同。」
社會太多標準,但人沒有標準
那種融入,還包括一有空就看攀樹片段、放假也跟師父去練習,生活幾乎只剩下樹,卻不覺被困。日日拿着鏈鋸可以很「咕呢」,「但到底是職人還是工人,是態度決定,看你有沒有花時間去鑽研。」她連衣服都是簡簡單單一件印了「 climb 」的 tee,沒多花時間在扮靚,「工作常沾到泥、木碎,放假都是踩踩單車,沒必要着到很靚。」
其實特地設計樹 tee ,也可說是一種「扮靚」,只是大家的方式不同。「我們很易被社會規限了一個標準,但人是沒有標準的,我也不會找到個人和我一樣。」因此就算她可以將工作等同生活,都不會說這樣才應該,「要找到自己的平衡點,令個心舒服,才能令你行下去。腳步慢些、量少些,都不是問題。」
她笑言自己也很懶,也會累,「今朝才和師父說我不練了!對腳很痛。但不是以後都不再碰樹。」按自己的節奏,做好目前,「不是說不用計劃,只是當每一刻都做得好,之後也會好上去。」像樹一樣,穩穩地立在當下,10年後會如何,不知道,但呼吸過的空氣,都滋養過自己和他人。
(文章由jobsDB提供,原文請按此:【職涯無限可能】棄10年單車愛好、3萬月薪 跳出「舒適圈」考牌當攀樹師)
文章轉載自I am…青年職學平台
Commentair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