繼上篇講述了成為「廢物」的四個根源後,相信大家一定很好奇自己是否亦有其餘不良習慣,讓自己一個不小心淪為別人口中的「廢物」。本篇將會介紹另外五個足以影響一生的根源,讓你遠離「廢物」這個名稱。
5. 自我設限 Self-handicapping
不求上進的人經常會為自己設立很多限制,老是認為自己能力不及、不能勝任,他們往往會在自己心裏設定一個「高度」,做事做到差不多就行了,使自己一直原地踏步。
就舉一個比較近期的例子──香港男子跳遠8.12米的紀錄保持者陳銘泰,即使他在2013年已打破由陳家超保持了26年的香港男子跳遠紀錄,但他其後仍不斷自我挑戰,在接受採訪時他亦表示:「每次比賽我的目標都是破自己的紀錄,想不到那一跳卻破了香港紀錄」。要是他一開始就認為那是「不可能的任務」,那麼他又怎會得到如此好的成績呢?
6. 逃避現實 Escape From Reality
要是你總喜歡活在自己的世界,不願意接受批評或是意見,每當遇到挫折就慣性選擇無視,問題並不會就此迎刃而解,反而只會每況愈下。最常見逃避現實的方法便是沉迷遊戲,以為在遊戲世界所向無敵的你,在現實生活中亦是如此厲害,但那其實只是暫時性的麻醉效果。
7. 總找藉口 Excuses
在犯錯後,你第一時間就是為自己辯護嗎?遲到時總是以交通擠塞、升降機故障、要扶老婆婆過馬路等理由做借口;欠交功課時總是以黑板沒寫、老師沒說、被家裏的小狗吃了等原因來解釋。但是這真的重要嗎?比起想藉口讓自己好過點,倒不如認真想出解決辦法讓自己不會再犯。
8. 恐懼 Fear
恐懼其實是人之常情,每個人都有害怕的事情,可是當這種恐懼嚴重到事無大小都懼怕,那便是懦弱了。例如害怕被批評、害怕犯錯、害怕付出、害怕挑戰、害怕別人的眼光......到最後還是退回自己的舒適圈。
9. 拒絕學習 Refuse to Learn
拒絕學習的原因可能每個人都不一樣,反正到最後也是寧願選擇「耍廢」,舒舒服服的躺在家中玩手機打遊戲,對於能夠自我增值的事,一點興趣都沒有。常見的例子有進入大學後就荒廢學業、只顧玩樂的大學生,他們認為自己已達到進入大學的目的,再學習新知識,或是取得好成績已沒有用處,欠缺目標和動力去繼續學習。
與A君的對話結束了。想來這九個根源與現代人說的「廢青」很像,滿嘴借口、三分鐘熱度、拖拖拉拉......年青人為什麼要被冠上這樣的標籤──不夠歷練、不夠勇氣、不夠努力。年少輕狂難免會養成些壞習慣,但「廢物」與「璞玉」其實不過是一線之差,所有根源都是經過日積月累下的放任造成。成功就在於,你會否願意花時間挑走沒用的地方,發掘內裏閃耀的自己,成為經過打磨的寶石。
文︱寒一
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,成功也非單憑一天的努力。
文章轉載自I am…青年職學平台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