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多數人都討厭無聊。為了讓人生變得有趣,我們都盡可能避開一切無聊的人和事,除了一個例外──工作。畢竟,工作只是賺取金錢的途徑,只要能夠得到相應的回報,再無聊的工作,頂多只是讓人感到時間度日如年,但終究還是會過去。工作無聊,最難熬的固然是上班的時間,不過,有研究發現原來影響不止於此:一旦我們的工作被他人貼上「無聊」的標籤,甚至會影響我們的個人形象。
2022年,一份發表在《性格與社會心理學公報》(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,PSPB)的研究發現,如果被人定型為「無聊」,將會為人際關係帶來負面影響。在該研究調查中,判斷一個人是否無聊的因素,除了嗜好與個人特徵,更包括職業及居住地等不太常用的判別標準。
根據調查結果,數據分析師、會計師及稅務人員等需要處理數字的職業是無聊「三甲」;而科學家、研究人員和記者則被認為是最不乏味的工作。然而,研究人員卻在此處發現一個矛盾:當大眾普遍認為一些與數學或數字有關的職業比較無聊時,他們卻彷彿不知道,科學家或大部分研究人員的日常工作正正是處理大量數據,從中歸納出被人視為「有趣」的結果。由此可見,一份職業會否被視作無聊,也許與它的內容沒有直接關係,更視乎該職業在大眾眼中的既定印象。
研究同時發現,人們不但會因職業而為一個人貼上「無聊」的標籤,更會因此將他們當成無能的人。在受訪者眼中,幹着無聊職業的人都是一群沒有才華、缺乏熱情與能力的人,因此才會安於無聊的工作。雖然一切都是受訪者的刻板印象,並非真實的情況,但我們卻再一次看到,當一個人的工作被定性為無聊,對個人形象的影響,也許比我們想像中更大。
人們往往會在實際相處過後,才發現對方跟想像中的形象大相逕庭;然而,又有誰願意花時間在那些被視作無聊的人身上?更甚者會在初次接觸後選擇避之則吉。結果,被定型的人甚至沒有機會打破這些錯誤的刻板印象,直接被判「死刑」。
只憑一己之力,我們不太可能改變大眾對單一職業的印象,卻可以時刻提醒自己──工作只是工作,是謀生的工具,工作的性質與內容,並不總是反映個人性格特點。我們不需要,亦不應該因而貼上標籤,甚至否定他人。
文︱添
不穿橙色衫的呀添,間中發癲但無煙可吐
文章轉載自I am…青年職學平台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