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職場奇珍】我的「奇葩」同事
- Service Employment
- 2024年10月26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
職場同事來自五湖四海,各有不同的經歷,亦不像大學同學般,有着相似的成長背景。故而即使年紀、工作年資相約,應對工作的方式和態度都有所不同:有些自以為是「理所當然」的東西,在別人眼中可能是聞所未聞的「新知識」,反之亦然。每當遇上這些情況,雙方都需要額外進行大量溝通,才能順利完成合作任務。
筆者最近遇見一位完全「零工作經驗」的同事,她過去高度專注學業,在學期間幾乎沒有參與任何課外活動或工作實習,故而偶爾會做出一些與我們期望截然不同的「迷惑行為」,讓人「眼前一亮」。筆者不禁自我反思,領悟到在學時期,多參與課外學習體驗活動,以吸取經驗的重要性。

嗱,不要只顧「食花生」,閱讀本文時也應反思自己有否不自覺地成為了別人眼中的「奇葩」同事!
對 Dress Code 毫無概念
筆者所屬團隊不時會在週末舉辦一些開放予公眾人士參與的工作坊,作為團隊的一員,我當然需要出席幫忙「執頭執尾」;而在衣著方面,即使年資較高的同事事前沒有特別提點有關要求,我根據過往的義工服務、兼職/實習經歷,大概也知道「smart causal」是這類型場合最恰當的「dress code」。然而,這位同事不但活動前,唐突地向我這位與她同職級的「小薯」查詢自己是否需要出席幫忙,更在活動當日,穿上一件性感的「一字肩上衣」,為現場氣氛增添了一份尷尬......

不想解決方法,只會問「怎麼辦」
再詳盡的計劃,都總會出現無法預測的突發情況,所以「執生」這種解難能力,是職場求生必備的重要技能之一。某次活動,筆者與這位「奇葩」同事被派往設置攝錄機的任務,惟其中的藍芽收音咪,在連接測試時出現問題。正當我埋頭嘗試尋找其他方法補救,並向前輩發訊息求救的同時,她呆站在我旁邊,直到我倆四目交投,她才緩緩地向我問道「怎麼辦,怎麼辦」,我頓時無法作出任何回應,只對她不嘗試一同尋找解決方法之餘,卻反問我解決方法的舉動,感到無奈。

「不好意思,我生活經驗不足」
累積工作經驗固然重要,但原來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常識,在職場上也同樣重要。有一次,這位年資相同,但年紀比筆者大四年的同事爽快答應上司幫忙購買「3A 電池」後,隨即問我「3A 電池是否只有一個款式」。我還未來得及回答,她便急忙地解釋道:「不好意思,我生活經驗不足,我不太知道」,筆者除了保持「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」,也不太知道該如何回應......

假如你不想成為辦公室的那位「奇葩」同事,在學期間,除了努力學業之餘,也應投放一些時間,多參與課外活動及實習,盡可能累積不同類型工作經驗,讓自己畢業後,能更快速適應職場工作,避免成為團隊的「豬隊友」!
文︱小旻
一個希望自己的文字能令人過目不忘的過客。
文章轉載自I am…青年職學平台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