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有心唔怕遲】「死線」定得早,未必做得到
- Service Employment
- 2024年10月18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設立「死線」(Deadline),是策劃任何工作或計劃時最重要的一部分──就算擁有無限的時間,若果不為目標定立期限,也許我們就不會展開行動,不能成就任何結果。Deadline 可以說是一把雙面刃,一方面,為了在期限內完成工作,它要求大家不斷檢視自身的進度,叫人一刻不能放鬆;另一方面,卻總有人「拖得就拖」,彷彿只有「大限」將至,才會引爆體內潛能,瞬間以極致的效率完成工作,世人稱他們為「死線戰士」(Deadline Fighter)。
死線如此重要,如何訂立一條合適的死線,自然需要大家格外留神。
一般認為,死線不應定得過於寬鬆,否則便容易讓工作的人失去本該感受得到的壓迫感,更可能成為培養「死線戰士」的溫床。然而,過早的死線同樣容易出現狀況,曾有文章指出,不少人會因為過於自信而將死線設定過早,結果往往在期限過後才完成工作,死線形同虛設;文章更進一步引用例子,提出這種情況不單出現在個人身上,只要細心留意,大家會發現不少「國家級」的大型建設,同樣地經常逾時完成。
為免過早或過遲,我們必須透徹了解自己的工作能力,以及工作或計劃的內容。策劃的時候,過往的經驗將是最佳的參考,即使每次工作看似獨一無二,大家亦可以從相似的部分作出估算,從而選擇進取或保守,盡可能避免憑空猜測。個人經驗是有限的,因此,每當自身有所缺乏,我們總能夠向外尋求,例如工作的性質、資源多寡、個人身處的職位及能力等,均是找尋參照對象時需要注意的部分。
定下死線亦不代表大家能夠重頭到尾「埋頭苦幹」,對一切內、外改變視而不見。即便死線已定,大家仍需定期評估,除了工作進度外,更要重新檢視外在環境是否與當初訂立死線時相若──轉變總無法避免,劇變卻必須作出反應。在情況許可及太遲以前,也許重新訂定期限才是最佳選擇。在死線存在的情況下,還請保持開放及維持彈性。
雖說死線是重要的一環,但它卻只是任何工作的第一步。往後大家仍需繼續思考,確保所有持份者按計劃行動,直至到達死線。但話說回來,第一步走不好的話,接下來的每一步便更容易走歪,要順利完成目標只會更加困難。
文︱添
不穿橙色衫的呀添,間中發癲但無煙可吐
文章轉載自I am…青年職學平台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