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最緊要識諗】意志力,諗吓就有!
- Service Employment
- 2024年10月18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日常生活中,我們常常都需要「意志力」(Willpower),去克制自己一些衝動的想法,例如溫習時,查閱不斷發出聲響的手機訊息通知;又或是減肥期間,吃一塊卡路里「超標」的特大曲奇......人生充滿誘惑,假如沒有足夠的意志力,一不小心就會墮入「誘惑」佈下的「糖衣陷阱」,令你與達成目標的距離愈來愈遠。
想要提升「意志力」這個抽象概念,又可以「點部署」呢?
甚麼是「意志力」?
在心理學的角度,「意志力」指的是抵擋誘惑、控制不當行為或想法的能力。或許大家都會覺得這個能力是與生俱來的,強弱早有定數,即使清晰知道自己意志力不足,也只能「認命」。然而,外國一項研究發現,只要改變自己對「意志力」的看法,就能有效地增強個人意志力,從而提升生產力,更能促進身心健康!
意志力不一定是「電池」
現時我們接收的資訊,大多都偏向以盛行的心理學理論為基礎,常把「意志力」比喻成「電池」:每天早上起床有100%的能量,但隨着處理一件又一件生活瑣事,意志力便會自我消耗。能量不足,就變得難以克制;若然不花時間「充電」,面對外界誘惑時,就未能堅決「企硬」說不。
維也納大學心理學教授 Veronika Job 曾對此說法提出質疑,便在 2010 年進行研究調查,了解「意志力」強弱的取決因素。結果發現,相信意志力會自我消耗的人,抵抗誘惑的耐力確實會較容易流失;相反,認為意志力無需「充電」就能自行補充的人,工作效率不但不會隨時間下降,更可能會「愈戰愈強」,在壓力之下有所提升。這意味着其實意志力的增補遞減,全憑個人想法,一切皆盡在我們掌握之中!
是時候改變想法了!
意志力與個人心態息息相關,究竟怎樣才能脫離對「意志力」固有的理解,相信它是可以自我補充的呢?也許,大家可以牢記一句老話:「知識就是力量」,我們相信吸收知識的過程中,同樣也是在為意志力增加能量,那麼無論溫習多久,也不會輕易感到疲累~
除此之外,大家亦可自行佈置小挑戰,例如一個月不吃垃圾食物,或一星期不登入社交媒體等。若然挑戰成功,便能證明自己是有能力可以控制自己的意志力,往後面對不同誘惑或干擾,自然就不會那麼容易「上當」!
參考資料:BBC Worklife
文︱小旻
一個希望自己的文字能令人過目不忘的過客。
文章轉載自I am…青年職學平台
Comentário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