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些日子,在填寫履歷表的時候,順勢翻箱倒櫃地找出自己過往的獎狀、證書。在書籍的夾縫中發現了一張證書,上面寫着「校際戲劇節最佳演員」幾個大字,這是筆者是混跡劇社五年的唯一證明。中學畢業後,我便正式與舞台和戲劇道別了。
與戲劇的再次連結,是源於老師的一次引薦。當時學校劇社正在招募幕後指導導師一職,主要的工作就是帶領同學構想與設計舞台、服裝、燈光、音效和道具。儘管自己沒有十足的把握能勝任這份工作,但心裏油然升起一把聲音:「我可以邊做邊學嘛」。於是我便「不知好歹」地應徵了。
筆者在課堂上總是以「師姐」自稱, 為的就是不想讓階級形成我與同學的距離。記得有一次我用嘻笑打趣的態度跟同學討論服裝的設計,不料被一旁的老師聽到了。下課後,我被老師帶到角落「訓話」,他認為我應該是嚴謹和認真的,不能跟學生嬉笑打鬧,這樣他們才會真正取信於我,不然沒人會把我當一回事。
一開始我有些鬱悶,覺得老師是看不慣我和同學之間的和諧關係。不過幾節課後,我也漸漸發現自己以為「亦師亦友」的關係,成為了同學們遲到、推卸責任的「助攻」。自此,我學會了在面對不負責任的同學時,收起自己的嬉皮笑臉。獎懲分明的態度確實讓他們意識到我不是顆「軟柿子」。原來只有把事情的分寸拿捏得當,才算得上是優秀的領導者。
「填鴨式」可謂是香港中小學老師一貫的教育方式,無論是對老師還是學生而言,大家都是在互相敷衍。在課外活動上也是如出一轍。同學在我提出問題時低頭不語、面面相覷,以被動的形式等待我給予他們答案,然後依循就事。我當然沒那麼容易放過他們,為了提高大家的主動性,我會要求各部門的同學在下節課跟我匯報各自的構思和進度。當然,我心裏早有一個方案,以防大家胡扯一些東西來搪塞我。
出乎意料的是,經過多節課堂後,我都沒有機會提出我的「後備」方案,因為他們都想到了比我更好的提案。原來一個好的領導者要在做好兩手準備的同時,學着適時的放手,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。
最後,因為疫情的關係,我們的課程和比賽不得不被取消。「謝謝你的幫忙,這段時間可以看得出你成長了不少呢。」這是我離職前老師對我說的話。這段任期不長的「劇社導師」時光,我不留一點遺憾,我因自己的傾力付出和成長而感到滿足!
文︱林燕
不居森林、不懂高飛的燕子,但能讀懂生活想對我們說的話。
文章轉載自I am…青年職學平台
Comentarios